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中国植物多样性再添新成员!它只在西藏墨脱
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中国植物多样性再添新成员!它只在西藏墨脱
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中国植物多样性再添新成员!它只在西藏墨脱“在历史的长河深处,星辰闪烁,那是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之光。时光的风(fēng),轻轻(qīngqīng)吹起,似要揭开往昔的篇章,让今昔(jīnxī)在此刻相逢。”这是一名学生在新四军纪念馆的留言。
江苏(jiāngsū)盐城俯瞰。江苏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远远望去,位于江苏盐城的(de)新四军纪念馆气势恢宏,线条刚劲有力的主体建筑,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翻开。灰白色的外墙(wàiqiáng)沉稳坚定,象征着铁军(tiějūn)将士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主入口上方,新四军英文缩写“N4A”的独特(dútè)造型熠熠生辉。
新四军纪念馆承载的(de)不仅是一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shǐshī),更是一部解读“民心密码”的鲜活教材。
步入序厅,雕塑家(diāosùjiā)吴为山创作的大型雕塑“铁军(tiějūn)忠魂”迎面而来——游击队员们高举旗帜,前赴后继,生动再现了南方8省(shěng)红军游击健儿汇聚成抗日铁流的历史。
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新四军历史(lìshǐ)的(de)综合性纪念馆,这里珍藏的1.8万余件(套)文物史料,每一件都在(zài)无声诉说着铁与血的忠诚、军队与人民的血脉相连。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力推动下(xià),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8省14个(gè)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yóujīduì)改编为新四军。”随着社教服务部(fúwùbù)主任戚华屏的讲解,观众走进新四军的历史。
展柜(zhǎnguì)中陈列的(de)(de)新四军不同时期佩戴(pèidài)过的臂章,是新四军历史的微缩见证。那枚印有“抗敌”字样的,是新四军臂章最初的样式;而广为人知的“N4A”臂章,以其英文缩写形式,成为佩戴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枚;汉字“新四军”式样(shìyàng)的臂章,则佩戴于抗战胜利后,昭示着新的征程(zhēngchéng)。这些小小的臂章,承载着军队性质的变化与发展,也铭刻着将士们的身份与荣光。
展柜里,一份1939年10月11日的《抗敌报》弥足珍贵,其上(qíshàng)刊登的《新四军(xīnsìjūn)军歌(jūngē)》歌词,字字铿锵。“东进!东进!我们是铁(tiě)的新四军!”这激昂的尾句,不仅唱出了铁军的豪迈气概,更指明了新四军深入敌后、驱逐日寇的战略方向。
新四军(xīnsìjūn)纪念馆外景。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新四军在艰苦环境中将抗日战旗遍插(chā)华中(huázhōng)(huázhōng)。”戚华屏说,然而,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de)皖南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在盐城重建军部,新四军从此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
皖南事变(wǎnnánshìbiàn)后,新四军活动的(de)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重点“扫荡”“清乡”地区。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记录着(zhe)这一“艰难时刻”。
一件淡雅、素色的(de)(de)旗袍吸引着一群小学生参观。副馆长朱卓正给孩子们(men)讲述旗袍背后的故事:“它属于1941年反‘扫荡’中壮烈牺牲的鲁艺华中分院学生王海纹(wánghǎiwén)烈士(lièshì)。面对日寇包围,她(tā)与同学们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17岁。1986年,王海纹的姐姐将王海纹烈士穿过的这件旗袍以及镶有她照片的戒指捐献给新四军纪念馆。”
“为什么要叫王海纹(wánghǎiwén)烈士,不能(bùnéng)叫王海纹姐姐?她比我大不了几岁。”一名小学生提问。
朱卓答道:“是啊,王海纹牺牲时候(shíhòu)只有17岁,是妈妈的(de)女儿、姐姐的妹妹,她的家庭那么优渥,却为了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加入新四军(xīnsìjūn),献出生命(shēngmìng)。正是一个个王海纹,展示了战火硝烟中的民心所向。”
民心所向(mínxīnsuǒxiàng)铸就中流砥柱
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被摆放(bǎifàng)在展厅的显著位置。
1941年,在日伪夹击和(hé)物资匮乏的困境下,新四军(xīnsìjūn)三师与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组织2万多民工,战胜种种困难(kùnnán),以血肉之躯筑起(zhùqǐ)90华里拦海大堤。百姓感念其功,称其为“宋公堤”,并刻石为碑,永作纪念。这方石头,是共产党和新四军“一心为民”的坚实(jiānshí)物证。
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新四军历史宣(xuān)教室副主任、副教授张立说,新四军各部队响应党的号召,加强(jiāqiáng)党的一元化(yīyuánhuà)领导,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厉行精兵简政,实行减租减息,发展地方(dìfāng)经济,开展生产竞赛、发展盐业、兴修水利,繁荣文教事业,壮大地方武装,增强了同人民(rénmín)的血肉联系。
“吃菜要吃白菜心(báicàixīn),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新四军,你(nǐ)为人民(rénmín)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一面墙上镌刻的《白菜心》歌谣,道出了新四军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首发自1943年7月9日的《盐阜报》的这首歌,一诞生很快(hěnkuài)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在歌声的感召下,参军人数(rénshù)急速增长。
“新四军为什么能得到(dédào)人民的真心热爱和拥护?我们可以(kěyǐ)从‘阻海波于堤外(dīwài)、造平安于黎民’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dāngbīng)要当新四军’的歌谣中寻找解答——因为新四军个个爱护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人人拥护新四军。”馆长仇金标说。
一组数据,可以(kěyǐ)说明(shuōmíng):整个抗日战争期间(qījiān),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歼灭日伪军47万多人。新四军由(yóu)组建时的1万多人发展到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在与日寇的浴血奋战中,新四军共有8万多将士牺牲(xīshēng)。
历史不会(búhuì)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展厅的最后,一张盐城地图(dìtú)上面标记着一个个特殊的红色地名(dìmíng):郭猛(guōměng)镇、云彩村、东平村……这些遍布盐阜大地的128个地名,与一位位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息息相关。
“你的(de)名字,我的家园。”朱卓说,“盐城(yánchéng)全市有128处以烈士名字命名(mìngmíng)的镇村、248处革命遗址(yízhǐ),1.8万余名革命烈士长眠在这片大地,新四军的光辉事迹和光荣历史,在我们盐城大地上世代流传。”
“我是一块石头,一块存在千万年的(de)(de)石头。‘宋公’是他的名字,也是我的。”随着(suízhe)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陈风亮的讲述,观众“来到”数十年前的阜宁东部沿海地区(yánhǎidìqū),与那块石头一起,见证了宋公修堤的壮举,见证了新四军和(hé)抗日民主政府的不朽业绩。红色故事《一块石头的自述》,以独特的角度讲述了抗战时期共产党人一心为(wèi)民、排除万难为百姓修筑海堤的故事。
观众在参观新四军纪念馆(jìniànguǎn)。人民日报记者 王 珏 摄
3月,新四军纪念馆“红色大讲堂”主题党课《民心(mínxīn)向背决定着历史的(de)(de)(de)选择》走进东南大学。主题党课构建“理论阐释+艺术演绎+实践体悟”三维宣教场景,通过《一块石头的自述(zìshù)》情景讲述、现场演绎《永不逝去的芳华》红色情景剧等特色课程,串联《白菜心》歌谣现场教学与互动传唱,深度解读百年党史中的“民心密码”。
“新四军注重团结百姓(bǎixìng),时刻维护军民一家(jūnmínyījiā)亲,正是新四军将士们当年的浴血奋战才(cái)换来了如今老百姓的安稳生活。”东南大学学生钱靖怡说。
朱卓说,新四军纪念馆推出革命(gémìng)文物进校园、开设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创作红色淮剧(huáijù),探索多维立体化传承之路。
习近平(xíjìnpíng)总书记参观新四军(xīnsìjūn)纪念馆时(shí)指出:“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mínxīnxiàngbèi)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四军纪念馆专门策划了“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展览由多家新四军题材纪念馆联袂参展,185件(套)代表性(dàibiǎoxìng)文物首次集中全国巡展。
在北京巡展中,新四军老战士张海涛的女儿,将(jiāng)父亲珍藏的日记(rìjì)捐给新四军纪念馆。日记中,张海涛以(yǐ)细腻的笔触,记录了1946年奉命转移的艰难路程,填补了新四军研究的一项空白。巡展期间,新四军纪念馆共征集到革命(gémìng)文物50余件(套),各类珍贵史料220余件,足迹(zújì)遍布北京、南昌、合肥、南京等地,所到之处(suǒdàozhīchù)引发强烈反响。
这是一封跨越时空的信(xìn)件。“今夜万家灯火,一片祥和,我想,这一定是你想象中新中国的样子。”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学生(xuéshēng)仇禹童写给革命先烈(gémìngxiānliè)林心平的信,感情真挚。
新四军纪念馆发起“穿越时空的对话·写一封信给你”青少年书信征集(zhēngjí)活动,策划艺术思政课,并推出(tuīchū)“穿越时空的对话——全市(quánshì)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集中(jízhōng)展示中小学生牢记嘱托、感恩(gǎnēn)奋进,以新四军革命精神奋发图强,用新四军使命担当争做时代栋梁的诸多实践。
“政绩观镜子擦得亮不亮(bùliàng)?”“群众的心坎焐得热不热”“作风篱笆扎得严(zhādéyán)不严?”新四军纪念馆和盐城市委党校开设的联合党课,由新四军赢得民心的实践和经验(jīngyàn)开始(kāishǐ)讲起,引导广大干部加强作风建设,以好作风赢得民心。
“在历史的长河深处,星辰闪烁,那是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之光。时光的风(fēng),轻轻(qīngqīng)吹起,似要揭开往昔的篇章,让今昔(jīnxī)在此刻相逢。”这是一名学生在新四军纪念馆的留言。
江苏(jiāngsū)盐城俯瞰。江苏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远远望去,位于江苏盐城的(de)新四军纪念馆气势恢宏,线条刚劲有力的主体建筑,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翻开。灰白色的外墙(wàiqiáng)沉稳坚定,象征着铁军(tiějūn)将士坚如磐石的革命信念。主入口上方,新四军英文缩写“N4A”的独特(dútè)造型熠熠生辉。
新四军纪念馆承载的(de)不仅是一段气壮山河的抗战史诗(shǐshī),更是一部解读“民心密码”的鲜活教材。
步入序厅,雕塑家(diāosùjiā)吴为山创作的大型雕塑“铁军(tiějūn)忠魂”迎面而来——游击队员们高举旗帜,前赴后继,生动再现了南方8省(shěng)红军游击健儿汇聚成抗日铁流的历史。
作为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新四军历史(lìshǐ)的(de)综合性纪念馆,这里珍藏的1.8万余件(套)文物史料,每一件都在(zài)无声诉说着铁与血的忠诚、军队与人民的血脉相连。
“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力推动下(xià),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8省14个(gè)地区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yóujīduì)改编为新四军。”随着社教服务部(fúwùbù)主任戚华屏的讲解,观众走进新四军的历史。
展柜(zhǎnguì)中陈列的(de)(de)新四军不同时期佩戴(pèidài)过的臂章,是新四军历史的微缩见证。那枚印有“抗敌”字样的,是新四军臂章最初的样式;而广为人知的“N4A”臂章,以其英文缩写形式,成为佩戴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枚;汉字“新四军”式样(shìyàng)的臂章,则佩戴于抗战胜利后,昭示着新的征程(zhēngchéng)。这些小小的臂章,承载着军队性质的变化与发展,也铭刻着将士们的身份与荣光。
展柜里,一份1939年10月11日的《抗敌报》弥足珍贵,其上(qíshàng)刊登的《新四军(xīnsìjūn)军歌(jūngē)》歌词,字字铿锵。“东进!东进!我们是铁(tiě)的新四军!”这激昂的尾句,不仅唱出了铁军的豪迈气概,更指明了新四军深入敌后、驱逐日寇的战略方向。
新四军(xīnsìjūn)纪念馆外景。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新四军在艰苦环境中将抗日战旗遍插(chā)华中(huázhōng)(huázhōng)。”戚华屏说,然而,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de)皖南事变爆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在盐城重建军部,新四军从此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
皖南事变(wǎnnánshìbiàn)后,新四军活动的(de)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重点“扫荡”“清乡”地区。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故事,记录着(zhe)这一“艰难时刻”。
一件淡雅、素色的(de)(de)旗袍吸引着一群小学生参观。副馆长朱卓正给孩子们(men)讲述旗袍背后的故事:“它属于1941年反‘扫荡’中壮烈牺牲的鲁艺华中分院学生王海纹(wánghǎiwén)烈士(lièshì)。面对日寇包围,她(tā)与同学们宁死不屈,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17岁。1986年,王海纹的姐姐将王海纹烈士穿过的这件旗袍以及镶有她照片的戒指捐献给新四军纪念馆。”
“为什么要叫王海纹(wánghǎiwén)烈士,不能(bùnéng)叫王海纹姐姐?她比我大不了几岁。”一名小学生提问。
朱卓答道:“是啊,王海纹牺牲时候(shíhòu)只有17岁,是妈妈的(de)女儿、姐姐的妹妹,她的家庭那么优渥,却为了理想信念,义无反顾地加入新四军(xīnsìjūn),献出生命(shēngmìng)。正是一个个王海纹,展示了战火硝烟中的民心所向。”
民心所向(mínxīnsuǒxiàng)铸就中流砥柱
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被摆放(bǎifàng)在展厅的显著位置。
1941年,在日伪夹击和(hé)物资匮乏的困境下,新四军(xīnsìjūn)三师与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组织2万多民工,战胜种种困难(kùnnán),以血肉之躯筑起(zhùqǐ)90华里拦海大堤。百姓感念其功,称其为“宋公堤”,并刻石为碑,永作纪念。这方石头,是共产党和新四军“一心为民”的坚实(jiānshí)物证。
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新四军历史宣(xuān)教室副主任、副教授张立说,新四军各部队响应党的号召,加强(jiāqiáng)党的一元化(yīyuánhuà)领导,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厉行精兵简政,实行减租减息,发展地方(dìfāng)经济,开展生产竞赛、发展盐业、兴修水利,繁荣文教事业,壮大地方武装,增强了同人民(rénmín)的血肉联系。
“吃菜要吃白菜心(báicàixīn),当兵要当新四军,新四军,新四军,你(nǐ)为人民(rénmín)死,人民得你生,大家来参军。”一面墙上镌刻的《白菜心》歌谣,道出了新四军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首发自1943年7月9日的《盐阜报》的这首歌,一诞生很快(hěnkuài)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在歌声的感召下,参军人数(rénshù)急速增长。
“新四军为什么能得到(dédào)人民的真心热爱和拥护?我们可以(kěyǐ)从‘阻海波于堤外(dīwài)、造平安于黎民’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从‘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dāngbīng)要当新四军’的歌谣中寻找解答——因为新四军个个爱护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人人拥护新四军。”馆长仇金标说。
一组数据,可以(kěyǐ)说明(shuōmíng):整个抗日战争期间(qījiān),新四军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歼灭日伪军47万多人。新四军由(yóu)组建时的1万多人发展到主力部队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成为华中抗日战场上的中流砥柱。在与日寇的浴血奋战中,新四军共有8万多将士牺牲(xīshēng)。
历史不会(búhuì)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展厅的最后,一张盐城地图(dìtú)上面标记着一个个特殊的红色地名(dìmíng):郭猛(guōměng)镇、云彩村、东平村……这些遍布盐阜大地的128个地名,与一位位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息息相关。
“你的(de)名字,我的家园。”朱卓说,“盐城(yánchéng)全市有128处以烈士名字命名(mìngmíng)的镇村、248处革命遗址(yízhǐ),1.8万余名革命烈士长眠在这片大地,新四军的光辉事迹和光荣历史,在我们盐城大地上世代流传。”
“我是一块石头,一块存在千万年的(de)(de)石头。‘宋公’是他的名字,也是我的。”随着(suízhe)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陈风亮的讲述,观众“来到”数十年前的阜宁东部沿海地区(yánhǎidìqū),与那块石头一起,见证了宋公修堤的壮举,见证了新四军和(hé)抗日民主政府的不朽业绩。红色故事《一块石头的自述》,以独特的角度讲述了抗战时期共产党人一心为(wèi)民、排除万难为百姓修筑海堤的故事。
观众在参观新四军纪念馆(jìniànguǎn)。人民日报记者 王 珏 摄
3月,新四军纪念馆“红色大讲堂”主题党课《民心(mínxīn)向背决定着历史的(de)(de)(de)选择》走进东南大学。主题党课构建“理论阐释+艺术演绎+实践体悟”三维宣教场景,通过《一块石头的自述(zìshù)》情景讲述、现场演绎《永不逝去的芳华》红色情景剧等特色课程,串联《白菜心》歌谣现场教学与互动传唱,深度解读百年党史中的“民心密码”。
“新四军注重团结百姓(bǎixìng),时刻维护军民一家(jūnmínyījiā)亲,正是新四军将士们当年的浴血奋战才(cái)换来了如今老百姓的安稳生活。”东南大学学生钱靖怡说。
朱卓说,新四军纪念馆推出革命(gémìng)文物进校园、开设革命文物“大思政课”、创作红色淮剧(huáijù),探索多维立体化传承之路。
习近平(xíjìnpíng)总书记参观新四军(xīnsìjūn)纪念馆时(shí)指出:“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mínxīnxiàngbèi)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新四军纪念馆专门策划了“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新四军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巡展”。展览由多家新四军题材纪念馆联袂参展,185件(套)代表性(dàibiǎoxìng)文物首次集中全国巡展。
在北京巡展中,新四军老战士张海涛的女儿,将(jiāng)父亲珍藏的日记(rìjì)捐给新四军纪念馆。日记中,张海涛以(yǐ)细腻的笔触,记录了1946年奉命转移的艰难路程,填补了新四军研究的一项空白。巡展期间,新四军纪念馆共征集到革命(gémìng)文物50余件(套),各类珍贵史料220余件,足迹(zújì)遍布北京、南昌、合肥、南京等地,所到之处(suǒdàozhīchù)引发强烈反响。
这是一封跨越时空的信(xìn)件。“今夜万家灯火,一片祥和,我想,这一定是你想象中新中国的样子。”盐城市康居路初级中学学生(xuéshēng)仇禹童写给革命先烈(gémìngxiānliè)林心平的信,感情真挚。
新四军纪念馆发起“穿越时空的对话·写一封信给你”青少年书信征集(zhēngjí)活动,策划艺术思政课,并推出(tuīchū)“穿越时空的对话——全市(quánshì)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集中(jízhōng)展示中小学生牢记嘱托、感恩(gǎnēn)奋进,以新四军革命精神奋发图强,用新四军使命担当争做时代栋梁的诸多实践。
“政绩观镜子擦得亮不亮(bùliàng)?”“群众的心坎焐得热不热”“作风篱笆扎得严(zhādéyán)不严?”新四军纪念馆和盐城市委党校开设的联合党课,由新四军赢得民心的实践和经验(jīngyàn)开始(kāishǐ)讲起,引导广大干部加强作风建设,以好作风赢得民心。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